疫情以来,大宗商品牛气冲天的底气无外乎两点:一是各国为应对疫情短期给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流动性,催生了资产价格泡沫;二是疫情导致货物、信息流通与交换的效率大幅度降低,间接地破坏了供给。然而,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随着流动性宽松政策退出和疫情好转,商品牛市也将随着支撑其存在的因素趋弱而走向终结,空头也将全面反攻。
疫情以来,各国为应对疫情实行宽松政策,短期巨量的流动性注入导致巨大的通胀压力推动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这是为大众所熟知的大宗商品暴涨的演绎逻辑。然而,全球放水只是推动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必要条件,绝非充分条件。疫情对供给的破坏程度确实是大于对需求的破坏程度,这也是疫情后短期虚假繁荣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商品流通速度、信息交换效率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商品流通速度、信息交换效率的阻碍称之为墒。墒越小则价格和价值越接近,反之越远。短期之内墒的存在使得供需扭曲,导致商品价格失真。
回顾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粮食和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政策,叠加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称,贸易沟通方式基本靠写信、电报或者电话等传统方式,导致商品流通效率极低,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区价格千差万别。这给时代产物“倒爷”留下了生存空间,也是墒的存在导致价格偏离价值完美的例证。
随着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建成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商品价格大趋势是价值回归。而疫情的出现,破坏了正常的商品和信息供给、交换,使得各方面流通环节效率降低,严格的疫情防控封锁影响了货物流通,疫情相关新闻铺天盖地,影响了非疫情相关的信息交换,这造成了供给快速下降主导的供需失衡,导致了商品价格非理性高企,这就是疫情本身导致商品虚假繁荣的逻辑。
物壮则老,商品牛市何时见顶?解铃还须系铃人。一是新冠疫情整体是向着可控方向发展的,二是全球放水情况不可能长期维持。随着疫情的好转,各国为对抗疫情的流动性宽松政策将逐步退出,后续政策会把对抗通胀作为重要考量。本轮商品牛市存在的基础遭到了破坏,空头力量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首先来看执市场之牛耳的“铜博士”,短期注入巨量流动性导致的通货膨胀已经显现,并且废铜受疫情影响而供应趋紧,量化宽松与疫情共振是此轮铜价上涨的主要动因。随着欧美等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后期流动性大概率边际收紧以抑制通胀,并且国储铜铝锌持续投放市场,以缓解国内阶段性供应偏紧局势。再来看焦煤,近期其价格快速拉涨的原因在于疫情影响下的供需扭曲。随着疫情好转,全球炼焦煤产量及物流运输量也会逐步恢复,澳煤被限制的进口份额也会逐步被其他国家所取代。近期煤炭价格不跌反涨,后续预计国家会进一步出台保供政策。随着疫情好转与货币宽松政策的退出,商品当下的上涨不过是空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