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生产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以控制区域内的碳排放,是实现温室气体减少排放的一种措施。也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从结果来看,管理部门更多关注的是减排效果,而对于市场来讲更多关注的是其宽松程度对产量及生产成本的影响。
自2013年起,我国陆续启动了天津、北京、广东、湖北、上海、重庆、福建等试点碳市场,并将地方钢铁生产加工纳入碳配额管控。纵观这几年以来的情况,碳市场交易对我国粗钢产量及成本影响有限。首先,以2020年为例,控排省份粗钢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仅为13.2%。再次,碳排放配额以免费发放为主。但是从控排方式来看,各试点省市碳市场对于钢铁行业的调控方式各不相同。分析对比各省市对钢铁行业的控排模式特点,对于预测全国碳市场对于钢铁企业的控排模式及对产业影响,具现实意义。
控排政策制定不仅要考虑到减排总量要求,还需要考虑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动力。以下将从碳配额控排的体制机制、以及碳市场交易两个层面分析我国地方碳市场对钢铁行业的管控措施,并结合欧盟碳交易市场对于钢铁行业的管控,对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做初步探讨。
一、我国地方碳市场对于钢铁行业的配额交易调控机制
1.碳排放配额分配初期以免费为主,对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不大
碳配额的分配与发放方式。一般来讲,政府向企业发放碳配额可以采用免费分配或有偿拍卖。但在碳市场初期通常会采用免费分配,以逐步摸清行业企业排放情况。随着地方碳市场的逐步成熟,其对配额发放也逐步增加有偿拍卖模式。以广东为例,2021年对于钢铁行业免费配额发放比例为97%。而上海则采用碳排放比例的模式,进一步细分,即对于含碳能源排放比例75%以上的直接发放免费配额93%。
企业核查报告是企业获得碳配额的唯一依据。对于试点省份的钢铁生产企业来讲,企业首先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关于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要求,对钢铁生产从原材料入厂到产品出厂边界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并减去粗钢或其它固碳产品(如工业附产甲醇)的碳含量。
针对企业历史排放总量数据,政府需要确定企业排放配额的分配方法。配额分配方法包括行业基准线法、历史法、历史强度法。基准线法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减排水平,但需要对于行业整体排放水平较为了解。而历史法与历史强度法则仅基于企业自身排放水平进行控制。配额分配方法的选择不仅与区域内的行业 排放水平有关,还与其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钢铁行业不同于电力行业,其生产工艺流程较复杂,产品多样。通过分析钢材加工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我们可以发现铁前工艺占到了钢材产品碳排放的75%以上。而钢加工企业相较于粗钢生产企业,其排放强度大大降低。因此对于粗钢生产的排放水平进行精准管控,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区域排放总量,也对于经济发展影响较小。
查阅各试点省配额实施方案,发现除广东省以外,其它地区均采用历史法或历史强度法进行配额分配,并设定行业控排系数。
(1)配额分配方案
详细分析广东省的分配方案,基于对钢铁生产从焦化、烧结、球团、高炉、转炉、电炉工序进行了细分,设定了各工序排放基准线。而对于粗钢以后的钢铁压延加工等钢材生产工序采用历史强度法。对比与广东省粗钢产量接近的湖北试点碳市场来说,其则采用的是历史法。再对比天津碳排放市场对钢铁行业的管控,我们可以看到,天津2020年粗钢产量占全国2%,但钢材产量占到了全国的4.32%。天津市对钢铁行业的控排则选择采用的是历史法。
(2)行业控排系数
碳交易是一种总量控制下的减排措施。其减排总量可以采用直接固定值法,也可以采用强度总量法。比如,可以依据我国十四五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值,从而计算出我国此期间碳排放总量目标。我国试点碳市场能常对于各行业采用不同的控排系数。以广东为例,长流程控排系数为0.96,短流程及其它0.99。天津则统一为0.98。而福建则分钢铁联合流程企业、压延加工企业设不同的控排系数。从行业控排系数设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地区对不同行业企业的管控力度。
2.由于配额总体宽松,配额总量调控机制效果不明显
新建企业、或企业出现产量变化时,各地碳市场设有不同的调节机制,通过储备配额机制进行调整。通常调节配额采用有偿拍卖的机制。如天津碳市场引入碳排放强度调节机制,即根据企业自身排放强度与所属同类企业平均排放强度的偏差值设置碳排放强度调节系数。即对于产量大幅上升造成配额偏紧的情况下,如果其碳排放强度如较2018下降4.5%,可申请免费调节配额。
二、未来全国碳交易市场对于钢铁行业的管控如何?
1.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开启,地方碳市场也将逐步关闭;
由于各试点地方碳市场期对行业管控办法存在根本上的不同,较难于实现互联互通。因此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并逐步关闭地方交易市场也是实现碳交易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参考欧盟碳市场发展初期的历史经验,其也经历了从分散到统一集中型市场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了欧盟碳市场碳价稳步增长到80欧元/吨以上。
2.全国碳市场对于钢铁行业的管控初期仍将以免费配额为主;
碳市场的发展是在自上而下的总量控制机制下,需要对行业企业的排放水平采用自下而上的精准把握,才能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达到减排的目标。因此一定是一个由松至紧的渐进式市场化过程。
我国的全国碳市场交易始于2021年7月,纳管发电企业数量达到2162家。回顾我国2021年度全国碳市场总体表现,其具有流动性较差,且成交价格不高的特点。表现在:换手率仅为2%;成交量多以大宗交易为主(占总成交量的82.8%),且相对于挂牌价,大宗交易的平均折价率达到11%(大宗交易额占总成交额的81%)。究其原因,配额的超发及统计数据口径造成了全国碳市场整体偏松。
同时,在碳市场的实践过程中,也应建设相应的灵活机制,以保护某些产业免受来自外部的贸易影响,从而挤占本地市场空间。以欧盟碳市场为例,自2005年开市以来对于钢铁行业企业的配额分配及清缴履约情况见下表。从以下两个表中不难看出,欧盟碳市场对于钢铁冶炼行业是采用宽松的免费配额发放;对于压延加工企业虽逐步收窄,但第三阶段相较于其它工业行业仅30%免费配额发放来说,依然较为宽松。这就是由于欧盟设立了相关的碳泄漏机制、电价补贴机制等以保护钢铁等易于受到外部贸易冲击的产业发展。
三、展望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碳市场的发展初期是以免费配额发放为主,并逐步从紧的一个过程。并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设置相应的灵活机制,在实现减排总量目标的前提下,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较行政命令型的减压产,碳排放交易具有机制体制复杂、响应时间周期长的特点,但其具有利于资金归集,且可以把行业外部的减排压力向企业内部化的特点,对市场的扰动较小,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碳市场的调节能力的局限性,即在产量急增时,其对于排放总量的控排能力是远远不足的,相反,行政命令就更加有效。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自身特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睛雨表。其长流程为主点也造成其生产成本低、排放强度大的特点。因此,其减排措施也需要依托其技术及产业特点,合理设置阶段目标,在综合考虑减压产、消费减量、节能提效技术、减污协同的各类措施效果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碳排放配额交易这种市场调控措施,实现钢铁行业良性发展。
上海钢联低碳研究室主任 刘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