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鸿贸易:石家庄全城治霾45天 钢铁等八大行业全部停产
时间:2016-12-5 来源:大鸿贸易
雾霾天气再度来袭,12月1日8时,石家庄市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Ⅰ级)应急响应。这座传统工业聚集的北方重镇,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从11月28日到12月1日的几天时间里,《华夏时报》记者在石家庄实地调查发现,多家工厂已经停产,多处工地停工,公交车也都可以免费乘坐。12月1日凌晨6时,石家庄市政府还在其官网上披露了严肃查处的8起涉气环境污染典型案件。
一场大气污染防治“利剑斩污”行动已经展开。
11月17日,石家庄市政府发布《关于开展利剑斩污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利用到年底仅有的45天时间治霾,具体措施包括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陶瓷、钙镁等七大行业全部停产,主城区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各单位错时上下班等。
事实上,停产的还不止上述七大行业。11月20日晚间,华北制药发布公司及部分子(分)公司停产提示公告称,11月18日收到的《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要求,全市所有制药企业全部停产,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复工生产。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表示,除了利剑斩污行动这种应急措施,更重要的还是应该坚持日常的严格执法,不能光靠利剑,利剑砍得多了,社会没法正常运行了也不行。
全城治霾
11月30日,石家庄市鹿泉区铜冶镇,一辆318路公交车由南向北行驶了过来,车头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块黄底红字的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乘车”。
根据《方案》要求,11月17日到12月31日,石家庄市主城区实行单双号限行,限行期间城市公交车免费乘坐。
乘坐318路公交车在“北铜冶”站下车,可以看到路东有一片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公示牌显示该项目的名称叫做“奥华蓝郡住宅楼及车库”。走进去,门岗处没有人,工地里,两个黄颜色的塔吊全都停着,一动也不动,整个工地见不到一个工人,显得异常安静。
等了半天,总算来了一个人,他告诉记者,因为市政府治理雾霾的要求,这里已经停工了,工人都放了假,只留下他们几个人“晒钢筋”。
出了工地,路边能看到“千方百计治理大气污染齐心协力营造宜居家园”的横幅。往北再坐两站,就是石家庄永鑫铸造有限公司,如今,这里也是静悄悄的,干净的厂区里见不到一个人。
走进总经理邢少楠的办公室,他正躺在床上休息,见到记者,邢少楠起身不好意思地说,都放假了,没什么事,所以只好歇着。
“刚接了一笔200万元的单子,突然就让停产了,政府也不给补偿,只能跟客户解释,把停产通知给对方看。”邢少楠说,2013年,政府号召企业煤改气、煤改电,自己花了50万元上了环保设备,又淘汰旧工艺上了新的生产线,还为厂房添加了棚盖,总共投入了200多万,按理说已经没有污染了,但这一次还是要停产。
受影响的不止这些企业,继续往北,是石家庄正道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按照《方案》要求,对全市制药行业实行清单式管理,原则上所有挥发性有机物生产工序全部停产。
“以前重污染天气二级预警响应时都是减产50%,这一次则要求完全停产。”石家庄正道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一位徐姓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这样一来影响很大,工人都放假了,损失无法计算。”
徐经理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她的丈夫在附近一处混凝土搅拌站工作,按照《方案》要求也停工了,目前休闲在家,已经有十多天了。
离开工厂,返回石家庄城区的路上,出租车司机指着上庄大街南侧靠东的一条新路说,这条路是南二环的西延线,如果修好了,从这里到石家庄火车站只需10分钟。原本计划这条路12月份通车,但是因为治霾,工地停工了,开通时间也遥遥无期。
政府的决心
《方案》中,“全部停产”、“一律停止使用”、“一律停工”、“一律禁止”、“24小时禁止”等字眼频繁地出现,让人感觉到了政府的决心。
12月1日凌晨6时,石家庄市政府在其官方网站披露了严肃查处的8起涉气环境污染典型案件。重污染天气红色(Ⅰ级)应急响应,遂于当日8时启动。
按照《方案》公布的目标,一是要确保2016年PM2.5年均浓度不出现“不降反升”问题,并力争完成省政府下达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10%的目标任务;二是要确保到年底前不出现AQI日均数值500以上的“爆表”天气。
据了解,石家庄市政府今年5月发布的《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2016年工作方案》中提出,本年度内,石家庄优良天数要达到200天以上,力争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10位。但是,到了11月14日,环保部发布的10月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却显示,石家庄排名第74,位列倒数第一。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石家庄这次的利剑斩污行动与去年山东临沂的污染治理行动很像,力度都非常大,但临沂治污遭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石家庄则好得多,这是因为石家庄问题更加严重,公众有心理预期。
《方案》中还规定了13项保障措施,包括每天下午5:00向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气水办上报督查情况,重点进行暗查暗访和突击夜查,实行日调度、日报告、日通报制度等。11月30日,石家庄利剑斩污行动办公室宣传负责人翟恒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些保障措施都已经开始执行。
“检查很多,一天会到厂子里来2-3次。”邢少楠对记者说,“一般来检查的是镇政府的‘包企业’干部,还有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
抵触和质疑
翟恒伟告诉记者,利剑斩污行动目前正在推进之中,初步效果尚不稳定。
本报记者走访时也发现,仍有一些企业违反《方案》要求,偷偷开工。
不少市民也对单双号限行的措施表示质疑,11月29日,双号限行,但两辆尾号为双数的机动车却行驶上路,被交警处以100元罚款。
光明网评论称,政府治霾“放大招”也应依法依规,做出单双号限行的决定不仅妨碍民众的出行权利,还涉嫌侵犯财产权;勒令“全市所有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陶瓷、钙镁等七大行业全部停产”也缺乏法律依据。
对此,王灿发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需要可以采取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物拆除施工、停止露天烧烤、停止幼儿园和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应急措施。
“这种应急措施就是一种行政命令,而人民政府是有这种紧急命令权的,所以利剑斩污行动是不违法的。”王灿发说,“除非能够证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不必要的,比如即使这些车行驶上路,或者工厂开工,也不会造成严重的雾霾天气。”
在他看来,实施利剑斩污行动实际上是对石家庄过去几十年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这种发展方式的惩罚,由于过去很多企业没有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导致大量污染,现在环保要求严了,地方政府无法解决,只好采取这种比较“武断”的方式。
“据我所知,河北有很多企业没有环评手续,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企业,这些企业关停是没问题的。”王灿发说,“但是,一刀切地把合法企业也关停了,似乎有点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