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由国家统计局在对31个行业大类共3000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获得,公布日期为每月底,而其他经济指标往往要等到下月中旬附近公布。PMI突出优点在于其领先性,采集时间为每月的22-25日,在分析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制造业PMI参与调查的样本企业是按照主营业务收入为权重编入指数,其中以央企国企为主,民营企业对指数影响较小,另外经济活动的季节性特点会对指数产生较大影响。
为方便分析,下面我们将PMI各项进行归类,分为需求、生产、库存、价格四大类。需求端包括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生产端包括生产、供应商配送时间、采购量、进口、从业人员,库存端包括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价格端包括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
一、PMI分项指标在2002~2012年两轮周期中的变化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分别代表内需与外需,其走势略微领先于经济周期,新出口订单在2007年之后开始弱于新订单,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国家的货币财政组合政策刺激之下,新订单迅速回升至荣枯水平线之上,二者的差距明显扩大,反映的是在经济危机之下,外需对拉动作用明显小于内需。PMI生产与新订单之间关系紧密。另外,通过PMI数据的季节性分析,历年的均值告诉我们经济活动在7、12月是低点,5、10月是高点,3、4、5月以及8、9、10月是经济活动在年内的趋势性扩张月份。
?
在对PMI分项进行分析时,原材料库存以及产成品库存分项,是我们观察企业库存变化四阶段的有用指标,在2005年周期见底时,原材料库存于当年7月率先见底回升,而产成品库存则在06年5月触底回升,企业囤积原材料,对于产成品保持去化,对应的是被动去库存阶段,随后二指标一路走强,对应的是主动增库存,原材料库存自07年3月开始出现减缓,而产品品库存则继续增加至08年10月,企业收到订单开始减少,认为经济即将步入衰退,减缓了原材料的购买,产成品被动增加,对应的被动增库存阶段。随后两指标加速向下,代表的是最惨烈的主动去库存阶段,持续到08年11月,原材料库存开始增加。在接下来08年底至12年底这轮周期里,可以看到,在前一轮周期中出现的库存变化又演绎了一遍。
PMI指标由上述分项和非制造业PMI和制造业PMI二者乘以各自占经济总产出的比重相加得来,两个分项又由各自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配送时间、原材料库存赋予不同权重相加得来,总PMI指标囊括了制造业、商务服务业、和建筑业,分析其走势是观察经济活动的切入点之一。
将总PMI指数与周期指标放在图上比对,我们可以发现,PMI的变动与周期相吻合,仅在2016年出现了PMI以及工业企业利润滞后于周期,即使货币数据已经抬头但企业利润与PMI迟迟没有上升,这与当时的供给侧改革相关,在改革完成后,可以发现PMI与工业企业利润双双启动上行。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经济生产活动几乎停滞,PMI指标向下砸出一个深坑,远甚于2008年金融危机,自2018年底启动的新一轮周期受到阻碍,之后在政府强有力的作为下,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经济出坑迅速,出口成为当年亮点之一,企业盈利数据大幅改善,在宽松的流动性和之后外围市场的复苏带动下,可以看到股市、楼市和商品轮番启动,在2021年初我们迎来了流动性拐点,社融数据收缩,逊于预期,经济开始拐头向下,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于此同时利率债牛市悄然启动。
二、需求回升,PMI重回景气区间,被动去库阶段确立
PMI综合指数在1月结束连续3月下行,触底反弹,重回扩张区间。本月综合PMI为52.9%,比上月上升1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
(一)制造业
先来看需求端,数据处于景气水平以上为50.9%,分别比上月回升7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为46.1%,比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新订单(权重占25%)在制造业所有分项中除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不计入指数)之外,是上升最多的一个分项,可见内需在一月有效复苏。另外我们也要知道往年12月是经济活动的低谷,新订单指数自9月连续三月下行至12月的43.9%,和疫情的放开和居民端的预防性储蓄有很大关系。多数省份相继于1月中旬越过疫情高峰,第一批如北京、广州、河南、四川等市在12月20日前越过感染高峰之后,我们发现如地铁客流量此类的高频数据出现大幅回升,北京市的地铁客流量从12月17日的110.65万人次上升至1月13日的818.37万人次。内需仍然是国内经济之后一段时间的主要拉动力,我们认为新订单分项有望在接下来保持在扩张区间内,保持上行趋势。再来看外需,美国供应链协会PMI进口分项小幅回升2.7个百分点至47.8,仍处于下行通道;欧元区制造业PMI回升1个百分点至48.8%;德国Markit制造业PMI回升0.1个百分点至47.3%,OECD综合领先指标已步入衰退区间,虽新出口订单小幅反弹,但后期一段时间内海外需求不足已成定局。
再来看生产端,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回升5.2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为50.4,比上月回升5.5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46.7,比上月回升3个百分点。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7.6%,比上月回升7.5个百分点。随着需求端的回升,我们可以看到生产指数出现回升,但小于需求端上升幅度,我们认为是受到节假日影响,今年春节在一月,叠加部分企业提前放工。企业生产对应着采购,可以看到这两组数据在往年变化都幅度几乎同步,另外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上行幅度尚可。从钢联调研的微观高频数据来看,2月247家钢企高炉开工率提升2.2个百分点至77.41%,纯碱开工率提升0.26个百分点至91.72%,甲醇开工率回落1.14个百分点至74.91%,PTA开工率提升14.71个百分点至14.71%,尿素开工率提升9.27个百分点至74.31%,重交沥青开工率回落3.1个百分点至22.6%,全钢轮胎开工率回落27.52个百分点至29.62%,微观层面数据表现不一,我们认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生产端会与需求端一同扩张。
接着看库存端,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2%,比上月回升0.6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6%,比上月回升2.5个百分点。在手订单指数为44.5%,比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原材料库存分项上升幅度高于产成品分项,我们可以看到产成品分项自去年四月步入景气水平以下,途中虽有阶段性回升,但都位于景气水平之下,而原材料分项自去年11月开始回升,二者走势出现相反,结合1月原材料分项的相对幅度,我们认为当前已经处于被动去库阶段,最惨烈的主动去库存阶段宣告结束。企业进入被动补库阶段,伴随着产成品的被动去化,原材料的主动采购,商品市场自10月底以来出现了一波不错的走势,螺纹主连的走势自11月1日的3325点反弹至当前的4073点,焦炭主连从2367点最高反弹至3018点,纯碱自10月31日的1981点反弹至当前的2991点,沪铜主连自61760点最高上行至71500点。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历次被动去库阶段开始,商品市场表现可期。另外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这波上破3300点的行情也始于10月31日,而一周之后,债市短端利率出现快速上行。对于未来,我们认为,被动去库阶段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原材料分项会出现阶段性回落但不改上行趋势,之后便是主动补库阶段。
最后来看价格端,PMI出厂价格为48.7%,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MI购进价格为52.2%,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过去的数据显示PMI购进价格分项波动大于出厂价格分项,因为终端产品是具有价格粘性的,而原材料端的价格弹性较大。分析价格端有个坑要注意,PMI价格项的变动并不是指商品价格在变动,而是指认为本月价格涨还是跌的采购经理比例的变动。1月数据显示,认为本月出厂价格下跌的采购经理人变多了,而购进价格分项相反。在被动去库阶段,原材料偏强,终端产品偏弱一些,对于企业利润不甚友好,尤其是中游制造业,可以看到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仍处于下行趋势。随着需求端的不断复苏,以及之后M2向M1的转化,我们认为,总体价格端重心将上移。
从预期来看,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回升3.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7.7%,比上月回升2.9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来看,PMI大中小型企业分别为52.3%、48.6%、47.2%,大中型企业比上月回升4、2.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比上月回升2.5个百分点。经营活动预期连续两个月出现回升,我们首先要排除是不是季节性特征,过去的数据显示,这个分项在年初会出现上行,尤其是春节后。数据显示经营活动预期分项从12月开始回升,相比往年是提前的,结合此前的原材料库存分项自11月企稳,需求和生产分项自1月开始回升,我们认为采购经理人预期是实质性出现改善的。大中小企业PMI在本月同步出现回升,大型企业的回升幅度最大。从过去数据来看,中小型企业分项波动较大,在经济见底时,分项指标的指向性比大型企业明显。
(二)非制造业
非制造业PMI为54.4%,比上月回升12.8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分项为56.4%,比上月回升2个百分点,建筑业分项为54%,比上月回升14.6个百分点。
(1)非制造业——服务业
服务业分项为54%,比上月回升4.6个百分点。先来看需求端,新订单指数为51.6%,比上月回升14.2个百分点。服务业分项连续自6月以来,加速下行,新订单是主要拖累项,疫情反复是压制服务业修复的主要原因,在多数省市疫情达峰后,我们可以看到一月份关于消费的微观数据出现大幅回升,春运前20天(1月7日至1月26日),共发送旅客(铁路、公路、水路、民航)7.4亿人次,同比增长52%;去哪儿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平台每位出行的旅客相较去年多走了400公里,出境机票更是同比2022年增长达6.7倍;2023年度大盘票房创下中国电影市场年票房最快破50亿元的新纪录。再来看价格端,中间投入价格为50.9%,比上月回升2个百分点,销售价格指数为47.5%,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制造业价格分项回升对服务业价格分项有一定带动作用,另外受传统节假日影响,全国“菜篮子”指数环比12月上涨9%,推动价格分项回升。从预期来看,业务活动预期为64.3%,比上月回升24.9个百分点,从业人员为45.5%,比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分项上升幅度较大,结合新订单分项来看,服务业对后市预期较高。整体来看,得益于各省市在春节前疫情相继达峰,以及居民端的超额储蓄,1月服务业分项大幅回升。
(2)非制造业——建筑业
建筑业分项为56.4%,比上月回升2个百分点。新订单为57.4%,比上月回升8.6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为68.2%,比上月回升6.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为53.1%,比上月回升7.4个百分点。建筑业三项数据都出现了明显改观,我们可以看到,新订单分项是所有分项中最早出现点的,于11月的46.9%连续出现回升,随后是业务活动预期和从业人员与1月出现回升,我们认为三项数据先后给出的数据是积极的。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2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9.4%,增速较11月增加0.5%。地产方面,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在12月最后一周和1月前两周出现较明显改观,分别为468.01、283.78、366.77万平方米,较10月和11月的周均值254、277万平方米出现明显改观。再来看价格端,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为55.3%,比上月回升4.1个百分点,销售价格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2.8百分点。微观层面,1月钢材价格综合指数环比涨3.18%,水泥现货价格环比下跌3.45%,沥青现货价格环比上涨5.36%。
三、展望
1、从需求端来看,新订单是上升最多的一个分项,得益于各地相继感染达峰以及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内需在一月有效复苏,我们认为新订单分项有望在接下来保持在扩张区间内,保持上行趋势。OECD综合领先指标已步入衰退区间,虽新出口订单小幅反弹,但后期一段时间内海外需求不足已成定局。
2、从生产端来看,随着需求端的回升,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分项出现回升,但小于需求端上升幅度,我们认为是受到节假日影响,今年春节在一月,叠加部分企业提前放工。微观层面数据表现不一,我们认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生产端会与需求端一同扩张。
3、从库存端来看, 可以看到原材料库存分项上升幅度高于产成品分项,我们可以看到产成品分项自去年四月步入景气水平以下,途中虽有阶段性回升,但都位于景气水平之下,而原材料分项自去年11月开始回升,二者走势出现相反,结合1月原材料分项的相对上涨幅度,我们认为当前已经处于被动去库阶段。对于未来,我们认为,被动去库阶段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原材料分项会出现阶段性回落但不改上行趋势,之后便是主动补库阶段。
4、从价格端来看,11月数据显示,认为本月出厂价格下跌的采购经理人变多了,而购进价格分项相反。在被动去库阶段,原材料偏强,终端产品偏弱一些,对于企业利润不甚友好,尤其是中游制造业,可以看到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仍处于下行趋势。随着需求端的不断复苏,我们认为,总体价格端重心将上移。
5、从预期来看, 经营活动预期连续两个月出现回升,我们首先要排除是不是季节性特征,过去的数据显示,这个分项在年初会出现上行,尤其是春节后。数据显示经营活动预期分项从12月开始回升,相比往年是提前的,结合此前的原材料库存分项自11月企稳,需求和生产分项自1月开始回升,我们认为采购经理人预期是实质性出现改善的。
6、对于服务业和建筑业,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分项上升幅度较大,结合新订单分项来看,服务业对后市预期较高。整体来看,得益于各省市在春节前疫情相继达峰,以及居民端的超额储蓄,1月服务业分项大幅回升。建筑业三项数据都出现了明显改观,我们可以看到,新订单分项是所有分项中最早出现点的,于11月的46.9%连续出现回升,随后是业务活动预期和从业人员与1月出现回升,我们认为三项数据先后给出的数据是积极的。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2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9.4%,增速较11月增加0.5%。地产方面,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在12月最后一周和1月前两周出现较明显改观,分别为468.01、283.78、366.77万平方米,较10月和11月的周均值254、277万平方米出现明显改观。
总结:我们认为1月PMI数据传递出的信息是比较的积极的,各地疫情相继达峰之后,可以看到1月的消费出现明显回升,制造业需求端步入景气区间,生产稍弱,企业被动去库特征明显,价格端购进原材料强于出厂产成品,企业利润仍处于收缩区间,但整体预期出现实质性改善。对于建筑业,我们看到基建投资增不减,12月末30大中城商品房销售环比明显改善。而服务业从数据来看综合改善幅度最大。陈然数据是不错的,但参照各国放开之后的经济表现,我们认为后期消费的可持续性需跟进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