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钢材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是回调还是反转市场分歧较大。本质上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为当下产业链是不是具备负反馈形成的条件,如具备则钢材价格将大幅下跌,如不具备则钢材价格将跌幅较小。本文尝试从两次钢材负反馈行情中寻找答案。
一、两次钢材负反馈的比较研究
最近的两次价格负反馈,一次发生在2021年10月,价格下跌1307元/吨;一次发生在2022年5月,价格下跌1150元/吨,都是比较经典的负反馈案例。我们先回顾这两次价格负反馈形成的背景条件:
背景一:高估值。
衡量估值,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衡量,一是绝对价格,二是利润水平。2021.10.8螺纹钢价格6023元/吨,利润1294元/吨;2022.5.6螺纹钢价格5114元/吨,利润282元/吨。很明显这两个阶段的钢材估值均偏高,但估值高价格并不一定会下跌,价格的涨跌由其他因素决定,只是估值高,负反馈持续的时间长、下跌的幅度比较大,仅此而已。
背景二:宏观环境偏弱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行,一方面体现在销售、新开工和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快速下滑,另一方面体现在房企信用风险发酵,部分房企的信用违约事件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大幅下行,部分房企(特别是民营企业)到期债务因无法续期面临兑付压力,并由此引发了行业流动性风险。
2022年5月,华东地区疫情解封,但需求并未如市场预期快速释放。且4月新增社融大幅不及预期,4月当月房屋施工面积与新开工面积的同比跌幅也继续走扩至38.7%与44.2%,宏观环境进一步走弱。同时美国5月CPI同比增速8.6%再创新高,超出此前通胀见顶的市场预期,“高烧不退”的通胀使得美联储在6月FOMC会议上大幅加息75bp,海外衰退担忧迅速升温。
这两次负反馈形成的宏观背景均偏弱。宏观环境转弱不仅从实质上减弱社会总需求,也从资金、情绪等环节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进而减少投资性需求,很明显宏观转弱是价格负反馈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背景三:需求预期被证伪
需求是驱动价格变动的核心。无论是供给减少推动的价格上涨,还是需求预期推动的价格上涨,最终都需要产业客户承接,需求较好则前期上涨的价格可以继续维持,需求偏弱则价格回落以寻找新的平衡。需求的验证主要从两个角度判断,一是环比变化,二是同比变化。通过观察发现,这两次负反馈开始的时间,一次是10月初,一次是5月初,均在传统钢材需求的旺季中后期。这说明在需求环比回升期一般不具备负反馈形成的条件,这也很好理解,产业客户对旺季需求仍有期待。
相比于环比,需求同比变化情况则更为重要。2021.10.1五大品种钢材消耗量年同比下降202.4万吨,2022.5.6五大品种钢材消耗量年同比下降114.8万吨。需求同比情况是衡量需求成色的关键,到旺季中后期需求同比表现仍较弱,则预示表明需求成色不足,产业承接不了前期的高价格,价格则必定下跌,这是钢材负反馈形成的最核心条件。
二、负反馈形成的阶段
钢材价格的下跌的过程中,钢材利润并不是一直呈收缩状态。2021.10.8-2021.11.19,钢材利润最低值出现在2021.11.10,位于价格下跌的中后期,且正好对应的是消费量的最低值907.88万吨。2022.5.6-2022.7.15,钢材利润最低值出现在2022.6.20,位于价格下跌的中后期,且正好对应的是消耗量的最低值950.49万吨。此为第一阶段,由弱需求主导,以去利润的方式去价格。
接下来,我们观察高炉铁水与钢坯成本的变化情况。2021.10.29日之前,钢坯价格连续下跌21天,但下跌幅度仅为22元/吨,对应的高炉日均铁水产量下降2.99万吨;2021.10.29日之后,同样是持续21天,钢坯成本下降了516元/吨,相对应的铁水日均产量下降了9.33万吨。2022.5.6-2022.7.15出现了同样的现象。此为第二个阶段,由钢厂主动减产主导,以去成本的方式去价格。
三、总结及展望
从上文内容总结得出,钢材价格形成负反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最核心的条件是需求被证伪,这个需要同环比两个角度同时走弱;二是宏观环境走弱,这个本质上也是需求走弱,从信心角度给于市场以打击;三是估值偏高,估值偏高并不是负反馈形成的必要条件,估值高决定价格下跌持续的时间长、幅度比较大。
钢材价格负反馈的演化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需求不及预期主导的去利润阶段;第二个阶段则由钢厂主动减产主导的去成本。这里有个启示是,如果需求偏弱,则首先会进入第一阶段以去利润的方式去价格,如果该阶段钢厂减产意愿不强烈或者钢厂产能处于季节性回升期,则无法进入第二个阶段去成本,此时的钢材成本将发挥很大作用。
行文至此,我们即可得出结论,当下负反馈形成的条件尚不具备。原因有如下几点:一需求尚未被完全证伪,市场仍处于季节性回升阶段;二宏观预期仍较好,2023年经济复苏预期较强;三钢材已处于盈亏平衡线附近,且钢厂处于产能季节性回升期,无法以去成本的方式去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