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正文
新闻中心

福建朋展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福建福州市长乐市鹤上滨江钢贸城A区9-2#-3# 11-2# 8-3#
电话:13615005757
传真:
联系人:黄经理
邮箱:

广鑫贸易

提高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增储上产应“向内 福建螺旋管18905915829

时间:2023-4-23 来源:广鑫贸易

据悉,2023年,我国冶金矿山行业将抓住自然资源部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的契机,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同时持续推进《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和“基石计划”,破除制约项目建设的政策壁垒,新增一批优质产能,力争思山岭铁矿、鞍钢尾矿综合利用项目、罗河铁矿扩建项目等实现投产,铁精矿产能增加1000万吨,铁精矿产量增加800万吨。

当前,国产铁矿石的需求现状如何?开发利用面临哪些挑战?为实现既定目标,应如何抓住机遇勇破局?近日,在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召开的会议上,来自铁矿石产业链的多位专家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钢需”结构调整将带来原料结构调整

“制造业和建筑业(房地产+基建)用钢量如果保持平稳,今年我国钢铁的产销量基本能够保持稳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总经济师王颖生指出。

数据显示,在建筑业方面,2023年1月—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7%,施工面积下降4.4%,新开工面积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6%,多数指标降幅大幅收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9%,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3.5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8%,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2%,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9%。在制造业方面,1月—2月份,汽车产销量均为36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4.5%、15.2%,但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8万辆,同比增长18.1%;全国造船完工量为42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5.3%,新接订单92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6%,手持订单1136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1%。

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认为,就中长期而言,钢材结构将面临调整。中国目前长材占比在50%以上,相较于美、日30%以上的比例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还将继续转型升级。同时,“双碳”也将导致钢材结构调整。

钟绍良表示,如果将美国视作完全现代化的标志,美国历史人均累计钢铁消费量为24.2吨。假设中国实现现代化也需达到这样的人均消费水平,假定人口14亿(静态),则中国总共需要消费336亿吨钢;由于中国1949年—2020年已经累计消费156亿吨钢,那么,未来中国还有180亿吨钢的消费潜力。“双碳”将带动汽车轻量化、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推动下游行业对金属材料的利用率提升等,降低部分钢铁需求。与此同时,风力发电、核发电、光伏产业、钢结构建筑等的发展,又将带来一定的钢铁需求增量和结构调整。

整体上看,“双碳”对钢铁需求既有减量又有增量,但预计总量将在高位平台区间维持较长时间,支撑对原料的需求,但需求结构或面临调整。针对具体的原料需求结构,钟绍良提醒,“‘双碳’带来的工艺结构调整或将导致废钢替代铁矿石。”从全球范围来看,2050年,传统高炉—转炉流程比重需从2019年的70%降到30%,熔融还原+转炉+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比重需要提高到10%;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钢比重需要从2019年的22%提高到38%;以氢还原DRI(直接还原铁)为原料的电炉钢比重将达到8%。这些转变都将增加废钢的使用比重。

铁矿石开发利用面临多重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在原料层面,中国钢铁现在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第一,原料保障度低,进口风险在持续增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姜涛表示,我国进口铁矿石不仅来源国家单一,而且运输渠道单一,95.2%进口铁矿石经过南海,94.3%进口铁矿石经过马六甲海峡,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让我们获取境外资源的风险和成本都显著增加。同时,我国现有铁矿资源有限,且褐铁矿、菱铁矿、镜铁矿等难处理和复杂共生铁矿较多。有专家表示,我国当前查明的铁矿石资源量有850亿吨,复杂难选铁矿石资源就超过200亿吨。

第二,存在思维定势,警惕“产品”积压。“所谓矿石,就是开采后能产生利润的石头。低品位的有时是可以开采的,高品位的有时是不可以开采的。”据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首席地质专家周尚国观察,近年来,业内产生了矿床“资源/储量越多越好”的思维定势,探获超大型、大型矿产地的利益和荣誉的诱导,导致矿产勘查企业无视市场需求与容量,出现“产品”积压,尤其是一些具有长线优势的矿产品积压。周尚国提醒道,矿产勘查当警惕“产品”积压,包括提交与矿山生产规模不相称的、过多的资源/储量;提交的资源/储量长期不能使用,提交的矿产资源开发不符合产业发展、环保等政策。

第三,炉料结构不合理,碳排放量大。中国钢铁生产存在三大不平衡:长短流程炉料不平衡,长流程比重(90%)过大;烧结矿与球团矿比例不平衡,导致炼铁焦比高;废钢与DRI不平衡,阻碍电炉钢发展。这几方面都导致碳排放量大。

中国钢铁生产炉料的烧结矿和球团矿不平衡,烧结矿约11亿吨,球团矿2亿吨。“中国一直致力于提升球团比例却未见大的成效,主要原因还是适合发展球团的原料太少了。”姜涛指出,目前,进口矿大多用于生产烧结矿,生产球团还在研究与发展进程中,而球团工序能耗和碳排放均只有烧结的1/2。结合国外经验,预计未来30年长流程还是会保留下来,但长流程的炉料结构需要优化。

第四,精料品种少、含铁品位低、质量不均。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铁矿石高级分析师张磊表示,2015年我国有约1500座高炉,2021年为700多座,平均炉容却从770立方米提高到1400多立方米,炉型越大,对炉料的要求越高,所以高炉大型化对铁矿石品质的要求是提高的。

张磊介绍,从近两年大型矿山的生产计划也能看出这一趋势。四大矿制定的年度产量目标是基本持平的,而对高品质精粉却有增产计划,如力拓IOC(IronOreofCanada)精粉增加150万吨,淡水河谷和FMG相关项目也很快会达产,所有矿山都能看到未来对高品质精粉及球团的需求。

“然而近年来,随着一些钢铁产能(包括球团产能)向沿海沿江区域转移,这些球团厂为降低成本,一部分直接采购海外铁精粉,另一部分配套建设选矿厂,所用国产矿的比例下降,这就导致国内矿山无法享受到球团增长的红利。”张勇表示。

此外,钢铁原料品质差,绿色低碳精料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改变现状须多管齐下、久久为功

“现状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改变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须久久为功。”与会专家对国产矿开发利用、增储上产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向内挖潜,加大探矿找矿的力度。自然资源部提出要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周尚国认为,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主要面临找矿空间减少、找矿难度加大、外部环境有待优化、市场主体不活跃等问题。“新一轮找矿突破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在周尚国看来,重点是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制度,激励提供探矿权出让区块、社会资本开展勘查开发的政策等。他认为,铁矿开发利用的重点要进行富铁矿找矿部署及产能提升。“富铁矿找矿应以矽卡岩型、火山岩型、岩浆型富铁矿为主,兼顾沉积变质型铁矿和叠加改造富集铁矿。预计‘十四五’末可新增富铁矿资源量3亿吨~5亿吨,全面实现全国“新增3亿吨”目标;扩大产能3亿吨以上(标矿1亿吨以上),缓解对外依存度10个百分点。”周尚国表示。

也有专家提出,“我国铁矿资源的高度紧缺决定了我们必须开发利用难选铁矿资源,并优化铁矿产业结构”。为此,着力开发利用难处理资源和二次资源、提升采挖深度(相较于国外3000米的采挖深度,国内1000米左右的采挖深度及采挖技术有待提升),推动精料技术转型升级等。

第二,练好内功,着力增强项目和产品竞争力。张磊表示,根据Mysteel模型的统计,2022年中国进口海外精粉按标准品折算的CFR(成本加运费)成本约为53美元/吨,远低于多数国产精粉成本。他建议“基石计划”和国家政府部门为国产矿提供财税支持,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更好地鼓励国产矿开发及国内企业采用国产矿。

王颖生强调:“国内矿山企业是资源开发的主体,项目能不能上更多是解决政策制约方面的问题,但是项目能不能成则要靠企业自身的管理和运营能力。”他建议,矿山企业要注重成本、做好评估,提升资源开发项目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快工艺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工作,积极推进绿色矿山、智能矿山建设,长效推进节能降耗和“双碳”工作,推动矿山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有项目和产品有竞争力,才能筑牢我国铁矿资源的安全基础。

第三,向外求索,往周边国家去发展。姜涛表示,比如周边中亚五国,运输方式上也可以采用陆地运输,我国可以借此优化进口渠道、分散风险。今年3月份,在中俄发布的联合声明中,特别提出中俄两国在矿产、冶金领域加强务实合作。“俄罗斯铁矿资源量预计超1000亿吨,查明储量达250亿吨,开发潜力较大。这对强化我国铁矿进口的多元性、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姜涛同时表示,“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丰富,我们可以考虑在当地选矿、建设海绵铁厂,再把海绵铁运回来,直接在国内炼钢,这样可以解决天然气短缺和限制短流程发展的问题,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