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3日录得有记录以来最大跌幅,因所有船舶需求减弱。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下跌265点或17.5%,至1250点,这是自1984年以来的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
1月4日,由大连船舶重工为招商轮船建造、配备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气层减阻系统的30万吨VLCC“凯辉”轮举行命名交付仪式。“凯辉”轮是大连船舶重工牵头打造的具有节能、降耗、智能特点的绿色生态环保示范船,该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应用气层减阻技术的VLCC。
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23年要抓好十三个方面重点任务。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重点发展一批市场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加快新型元器件产业化应用,加快突破石化、船舶、航空等重点行业工业软件,推广应用一批先进绿色基础制造工艺。
1月28日,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重工产业园隆重举行运营仪式。恒力集团挺进高端临海装备制造业,成立恒力重工集团,耗资21.1亿元成功收购STX(大连)资产,以盘活存量资产为突破口,以新增180亿元有效投资为保障,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船舶建造及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2月
2月2日,从交通运输部长江海事局获悉,1月份长江干线船舶进出港报告22万艘次、港口货物装卸量2.6亿吨。长江引航中心共引领中外籍船舶4691艘次,同比增长7.4%,累计货运量3736万吨,同比增长14.02%,实现引航船舶艘次和货运量同比双增长,其中国际航线船舶3559艘次,同比增长30.6%。
2月15日,进入2023年,全球汽车运输船市场持续火爆。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年1月,PCTC新船订单共17艘、51万载重吨、15.2万车位,且全部落入中国船企囊中。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其中近50%份额,实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再突破。在大型PCTC领域,中国船舶集团已实现从追赶至并跑的历史性跨越。
2月18日,沪东中华造船为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8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鹏公主”号命名交付。该船是全球同级别舱容LNG船中设计吃水最浅的,其独特的设计吃水低于8.5米,通江达海,具有卓越的适航性,尤其是在枯水季节也能进入我国长江、珠江流域,服务区域广。
2月21日,我国建造的新一代高性能超大型集装箱船“中远川崎335”轮,在长江引航中心5名引航员的引领下,从江苏南通出江试航。“中远川崎335”轮,船长399.99米,型宽61.3米,型深33.2米,载重量达22.8万吨,可装载24188个标准集装箱,其甲板面积比3个标准足球场还大。该轮不仅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高性能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杰出代表。
3月
3月10日,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行政负责人里考特·巴斯克斯在当地时间3月9日表示,预计2023财年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舶将显著减少,总通行量预计难以达到5亿吨。上个财年巴拿马运河的船舶通行量是5.18亿吨。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认为,2023年实行的新通行费关税计划包含提高船舶通行费,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型液化天然气船通过量减少导致的收入下降。
3月16日,中国船舶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亚洲某知名船东成功签订并生效3艘86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造船合同。这是广船国际继与韩国H-Line公司签订3艘86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后,再次获得同一船型的批量订单。至此,广船国际手持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订单量已达到25艘,位居世界第一。
3月17日,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500kw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下水仪式在江龙船艇中山科技园隆重举行。该项目是江龙船艇在新能源船艇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对于探索氢能源技术在内河船舶的应用具有积极示范意义,为我国后续氢燃料电池船舶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标志着我国氢燃料电池船舶关键技术领域应用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3月16日,中国船舶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亚洲某知名船东成功签订并生效3艘86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造船合同。这是广船国际继与韩国H-Line公司签订3艘86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后,再次获得同一船型的批量订单。至此,广船国际手持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订单量已达到25艘,位居世界第一。
4月
4月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建造2型1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达210多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的新纪录。这也是中国船舶集团首次批量承接甲醇燃料动力箱船订单,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一举跻身全球新型清洁能源动力船舶俱乐部,彰显了雄厚的研发设计建造综合实力。
4月14日,由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联合中船贸易为意大利MOBY Line航运公司建造的2500客/3800米车道豪华客滚船“MOBY FANTASY”号轮在广州南沙龙穴岛启航。这艘船超过70000总吨,是目前建成的全球最大吨位的豪华客滚船,交付后将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热那亚、奥尔比亚以及里窝那之间的航线运营。该客滚船项目于2019年6月签署建造合同,共计划建造2艘。
4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座谈会、推动邮轮游艇装备产业发展座谈会。总工程师田玉龙强调,加强央地联动和部省合作,推动船舶工业规划及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有关政策落地见效。加快海洋新能源装备、深远海养殖装备产业化应用,促进深水油气装备高端化发展。以满足邮轮游艇消费大众化发展为主导,加快形成邮轮游艇装备产业体系,打造发展新优势。
4月14日,根据上海航交所发布的最新数据,SCFI指数上周续涨76.72点至1033.65点,是1月中旬以来最高水平,涨幅从之前一周的3.59%进一步扩大到8.02%。美东线、美西线上周继续大幅反弹,但欧洲线运价转跌。
当地时间4月18日,巴拿马运河管理局(Thecanal Authority)表示,由于构成航道部分的附近湖泊水位下降,巴拿马运河将降低对通过主要全球贸易通道航行的最大船舶的吃水限制。这项限制规定在4月19日生效,意味寻求穿越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运河的所谓新巴拿马集装箱船须遵守约47.5英尺(约14.478米)深度,低于50英尺(约15.24米),迫使船舶要运输更少的货物。
4月2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创新海事服务支持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意见。其中提出,支持开展氢燃料、锂电池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动力船舶的示范应用,推进船舶靠港按规定使用岸电,促进船舶节能减排。鼓励有关单位对使用岸电的船舶实施优先通行等措施。
5月
克拉克森在其发布的报告中称,截至5月中旬,今年成品油船新船订单已经达到了76艘610万载重吨,是2022年的两倍以上,并且已经是2017年以来成品油船领域最高的年度订单总量。其中,LR2型船订单共计34艘390万载重吨,比过去10年平均水平高出40%,MR型船订单达35艘170万载重吨。
5月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新加坡航运公司Eastern Pacific Shipping(EPS)签署4艘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建造合同。该笔订单也是中国造船业首笔VLAC订单。
5月22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联合中船贸易为工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和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建造的全球最大级别24116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系列3号船“地中海 吉玛”号(MSC GEMMA),在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地中海 吉玛”号由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入DNV船级社,该船是全球最新超大型集装箱船设计的中国版本。
6月
在美国线运价大涨的带动下,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连涨两周后终于重返千点。根据上海航交所6月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SCFI指数上周上涨45.34点至1028.7点,周涨幅从之前一周的1.13%扩大至4.6%。
6月6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号船坞顺利出坞。这艘船的出现,填补了国产大型邮轮空白,实现国产大型邮轮领域零的突破。
6月7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上涨至逾三个月高位,因海岬型和巴拿马型船运费上涨。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上涨4点或0.4%,至1020点,为3月1日以来的最高水平。海岬型船运价指数上涨4点,至1387点,为三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6月15日,由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上最大24000TEU级集装箱船“东方土耳其”号(中远川崎336),顺利离开长江江苏段出江试航。此次出江试航的“东方土耳其”号是由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同系列船型第二艘试航船,是全球装箱量最大的新一代超大型集装箱船型,也是长江航道通航的最大箱位集装箱船型。
6月28日,今年上半年,我国船企接单量、完工量继续领跑全球,主要船企纷纷宣布完成“时间过半、生产经营任务过半”的既定目标,部分船企甚至已大幅超越全年经营目标。业内预期,本轮造船强周期仍将持续,克拉克森近期发布的报告认为,未来十年间将有1.6万亿美元的新造船投资需求。
7月
7月6日,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牵头编制的《智能船舶发展白皮书——远洋船舶篇》发布。这是行业内第一份聚焦智能船舶发展的白皮书,明确了智能船舶未来发展需求,制定了技术与产业发展目标,铺就了智能船舶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白皮书从船舶决策和控制能力的角度出发,将船舶智能化水平分为5个等级,明确了人和系统在控制、监视、失效应对方面的协同关系和监管地点。
7月24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拖轮的牵引下,靠泊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4号码头,宣告经过八天七夜的海上航行,圆满完成了第一次试航所有的试验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凯旋。本次八天七夜的顺利试航,标志着中国制造的首艘大型邮轮实现了从蓝图到蓝海、从上海到海上的里程碑跨越。
2023年二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为798点,10年来首次接近800点,创近年来新高。与去年同期700点相比,提高98点,同比增长14%;与一季度772点相比,提高26点,环比增长3.4%。
8月
中国船东所持有的船队规模达到2.492亿总吨,首次超越希腊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我国船东的船队规模领先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已升为世界第一,占世界外贸总量的12.5%。成为第一大船东国,彰显了我国在国际海运界的地位。
8月30日,大船海工成功承接挪威北极光公司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新造项目。该船长约130米,型宽21.2米,结构吃水8米,计划于2025年底交付。实现绿色、环保、安全、高效、舒适的设计建造理念,设计建造水平处于国际造船领域的最前沿。
由于长期干旱,全球重要贸易航道——巴拿马运河正在面临更大的困境。运河相关人士表示,巴拿马运河预计将每日船舶限量过境和最大吃水限制维持至少十个月。运河副管理员Ilya Espino则透露,除非未来三个月内出现大雨,否则管理部门将考虑为期一年的限制通行。
9月
9月5日,2023 年新加坡国际气体技术展览会在新加坡博览中心隆重开幕,会上江南造船和中船贸易联合与新加坡航运公司EPS(Eastern Pacific Shipping)签署2艘93000立方超大型液氨运输船建造合同。93000立方米VLAC是江南自主研发设计的第四代VLGC精品船型的衍生船型(Panda 93A),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液氨运输船。
9月14日,招商轮船公告,公司通过下属全资单船公司与大连造船签署《船舶订造协议》,新造1艘甲醇双燃料动力VLCC油轮,单船净船价10750万美元。
根据公告,该船为全球第一艘甲醇双燃料动力VLCC,并配置脱硫洗涤塔和轴带发动机,交船期预计为2025年底,交船地点为大连造船厂。
9月19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在上海、深圳邮轮港口试点恢复国际邮轮运输的基础上,经商有关部门,决定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全面恢复进出我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
9月27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船舶集团(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建造的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仅用时5.5天,就顺利完成了“二合一”(常规试航和气体试航同步)试航凯旋。此次“二合一”试航周期较国外船厂单次气试时间还短,创下了全球LNG船建造史上试航最短记录,成就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也为全球LNG船建造提供了沪东模式,彰显了中国船舶智慧。
9月,由中国船舶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量身打造的全球最大、中国首艘海上油田压裂工程船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CCS)基本设计审查。该型船相关设计建造合同已签署,标志着我国在海上油田压裂技术和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举打破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和封锁。
10月
10月9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船舶集团(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和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建造的全球最大240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MSC CHINA”(“地中海·中国”)号,提前一个月在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完工交付。其甲板面积接近4个标准足球场,最大堆箱层数可达25层,相当于22层楼的高度,是目前全球装箱量最大级别的集装箱船型,堪称海上“超级带货王”。
10月11日,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在湖北宜昌三峡游客中心完成首航,这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据测算,“三峡氢舟1”号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是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氢燃料电池动力船。
10月18日,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开工典礼举行。该船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和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共同投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澄西负责建造,计划于2025年初交付。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作为国产船海装备测试验证平台,可以充分考核船海装备在实际海况、实船应用工况下的性能、功能、效能及可靠性,成功打通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10月30日,4000m3LPG运输船“经纬01”轮圆满完成了首航装货任务。该船由泰州市通达航运有限公司委托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属于武汉经纬液化气船务有限公司旗下。目前,该船是内河最大的LPG运输船之一,并且创新性地具备了承载液氨(无水氨)的能力,是国内首艘内河液氨运输船。
10月30日,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2023年三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878点,10年来首次突破800点,与去年同期717点相比,提高161点,同比增长22.5%;与二季度798点相比,提高80点,环比增长10%。
11月
11月1日,由于7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巴拿马运河将进一步削减使用该航道的船舶数量。巴拿马运河管理局 (ACP)表示,从11月3日开始,每天可预订通过运河的船只数量将从31艘进一步减少到25艘。从2024年2月开始,这一数字将在未来三个月内进一步减少到每天18艘。
11月4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举行命名交付仪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所属爱达邮轮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相关交船文件,“爱达·魔都号”运营准备工作全面启动,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开启以上海为母港的国际邮轮航线。
11月9日,由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研发的中国最大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当日在江苏南通正式下水,其海缆埋设深度为全球最深。据了解,该船装配中国最先进的拖曳式水喷埋设犁,最大埋深达4.5米,更好地保护海缆不受锚损。“启帆19号”排水量2.4万吨,相当于一艘轻型航空母舰,为中国海缆施工船中排水量最大。
11月,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近期发布报告称,当前集装箱船的平均船龄已达到14.2年,这是迄今为止的最高水平,这一数据也意味着集装箱船已成为航运业三大船型中船龄最老的船舶。相比之下,干散货船的平均船龄为11.9年,而油船的平均船龄为12.8年。
12月
中国船企11月接单量再次赶超韩国,以几乎“倍杀”的绝对优势提前锁定全年订单量冠军宝座。据克拉克森12月5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1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88艘、159万修正总吨(CGT),以CGT计同比减少了53%。其中,中国承接了59艘、92万CGT,以58%的市场占有率重返第一;韩国承接了15艘、57万CGT,市场占有率为36%,位居第二。
12月17日,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当地时间15日表示,从2024年1月16日起,将每日通行运河的船舶数量从现在的22艘上调至24艘。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但由于实际上11月的干旱状况“不如10月严重”,加上此前采取的节水措施和限制通行措施已经取得成果,2024年1月每日可通行的船舶数量将被上调至24艘。
12月18日,由于红海、曼德海峡及附近海域的船只遇袭事件频频发生,马士基、法国达飞集团、赫伯罗特、地中海航运全球四大班轮巨头陆续宣布暂停其集装箱船只在红海及附近海域航行。除上述四家班轮公司外,有货代公司已收到船东通知暂停接长荣海运、海洋网联(ONE)红海相关货物。
12月20日,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为宁波油港轮驳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3680kW混合动力全回转拖船——“甬港拖80”完工交付,顺利启航。该产品填补国内在“柴电+电池”并联式混合动力拖轮方面的空白,是镇江船厂向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新动力方向迭代升级的又一标志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