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向钢铁企业发布倡议书,呼吁钢铁企业要理性看待市场波动,保持战略定力,反对低价倾销,抵制恶性竞争,共同营造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
钢协选择这时发声,犹如一声“春雷”,响彻华夏大地,在我们钢铁行业人士中广泛传开,成为热点话题,想必钢厂领导都有所惊醒,也有所反思,尤其是要积极响应,行动起来。
一、供需明显失衡,当前钢铁行业形势非常严峻
3月29日,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已经跌到3872,低于去年最低点3903,大多数普钢品种价格都低于去年的最低点,问题是,目前还看不到止跌的信号。
国家统计局3月底发布了1-2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亏损146.1亿元,在主要工业行业里,亏损幅度排在前面。预计3月,部分钢厂亏损幅度还会有所加大。而一季度大部分时间,铁矿石价格高得离谱。
根据上海钢联的调查统计,247家钢厂亏损比例较长时间维持在75%左右,钢厂是叫苦连天天不应。
而1-2月粗钢和钢材产量统计分别增了0.6%和7.9%。截止3月28日当周,钢联统计的5大品种样本库存同比增了274万吨,钢厂螺纹钢库存同比增幅(28.4%)显著高于社会库存增幅(6.8%)。钢材价格降幅也明显大于成本降幅。
简单估算,1-2月,中国粗钢表观消费同比下跌1.3%左右,需求受房地产债务和地方债务影响,偏低释放。
总之,供需失衡是当前严峻形势的重要原因。
二、旧思维适应不了新经济更形不成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国倡导高质量发展,已走上了新经济发展的征程,但许多钢铁企业还在习惯性地用旧思维(规模扩张型)来搞生产,根本就不是用新理念(质量效益型)的思维来经营。
缺乏对市场的正确判断是造成一季度钢铁企业经营困境的最根本原因。我们在去年底提出一季度“先抑后扬”的观点,在1月底、春节前提出“短期不乐观”,但是,当时交流下来,市场普遍乐观,90%以上的人认为钢价要涨到2月甚至3月,而且许多人强烈看涨铁矿甚至要到150~160美元/吨,这背后不少是资本市场的刻意营造和有意布局。这导致春节前,许多钢厂持续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价位囤积铁矿。我非常理解当时的氛围,即使看空的也被渲染的不得不看多了,看空就显得另类。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和行业运行的现实已经证明当时的预判,2月末应收账款平均回收天数71天,应收账款同比增长8.6%。
缺乏辩证思维导致囚徒困境下的策略失效。笔者非常赞赏一些部门、领导和企业倡导的极致效率,但需要厘清的是,极致效率是指满足有效需求前提下的效率。更快、更多、更有效率地生产产品放到库存肯定不是极致效率,反而导致供需的严重失衡。
“有底无线”不攻自破,加速了市场下跌。笔者非常理解钢厂难以接受长期亏损且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大的现实,也认同呼吁市场不要低价倾销,但仅靠对方努力难以实现,自身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行,要“同向而行”。但所见大都是“逆向经营”,多数钢厂过去怎么干的,现在还是怎么干,未来可能还要复产多干。也就是说,幻想着有个价格的底,但真正操作上却没有底线。市场上看到一个个的价格底,被不费吹灰之力就击穿后,彻底放弃了,只好是滑到哪算哪。
三、自律之外更需强协同
当前钢铁行业的困境,根源在于过剩,不仅有周期性的过剩,也有结构性的过剩,还有摩擦性的过剩,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殊途同归的代价就太大了。虽然喊了几年要加强行业自律,也确实有过一些成效,但在生存与发展的不同场景中,人们常常会失忆,更不会简单的重复。所以,自律不太容易实现,更谈不上效果,需要信息的力量来激励和鞭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协同。
首先是要刚(合规)柔(自律)相济。行业自律之所以难形成普遍共识并推行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三公”的基础。3月1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钢铁产能治理新机制、钢铁产能置换政策评估课题启动会。正如“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期望课题能尽快有结论,并能应用到指导行业发展上来。笔者非常认同福建三钢集团黎立璋董事长说的控产前要“先切一刀”,也就是对违规的产能要有个说法,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再结合能耗以及排放的要求,采取配额制进行一定约束,然后才是开展行业自律,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才能见效果。
其次是要强协同、增信心。要及时清晰地发布市场供需真实情况,绝对消除各种不同声音特别是资本操作带来的价格扰动,不要让以假乱真的信息误导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中国冶金报在1月底发布文章称“短期不乐观 未来不悲观”的市场预期,明确给出“多看少动、动则必快、动则必成”的操作建议。在强协同的前提下,各钢厂真正坚持钢协提出的“三定三不要”的底线,行业的健康运行在中国制造大国的强需求下,应该是全行业的期待并能实现。
总之,今年是中国钢铁行业压力全面加大的一年,又适逢全球经济增速一致性放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防止出现2014年那样的下跌无底部的历史重演,行业必须自律才行。从全年经济增长5%的目标来看,二季度经济持续向稳回升,是确保实现目标的关键,这也给了大多数钢铁企业扭亏转盈的机遇,但前提是各钢企必须尽快地积极采取步调相对一致的控产行动,否则就刹不住亏损的步伐,进一步削弱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