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金融数据于11日重磅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约7300亿元,前4个月累计增加10.19万亿元;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余额分别同比增长8.3%、7.2%。
业内专家普遍表示,4月贷款总量“小月不小”,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利率水平维持低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也保持基本稳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4月信贷投放“小月不小” 新发贷款利率仍在历史低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4月信贷投放“小月不小”,节奏更趋平稳适度,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央行引导贷款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的成效显著,信贷投放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如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往年金融机构“开门红”导致的信贷投放“过山车”现象在今年已经有所减轻,金融机构冲业绩的指标导向弱化,信贷投放更趋稳健。
再从前4个月整体来看,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0.19万亿元,保持在历史同期较高水平;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6%,增速与上月末持平。
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也相对平稳,前4月社融规模增量累计12.73万亿元;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3%,依然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往后看,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预计,后续政府债券将要加快发行,全年仍有可观的净融资规模,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形成稳定支撑。
与此同时,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新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放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持范围、延续实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通过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做好“五篇大文章”已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力点。据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新的再贷款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了成本较低的稳定资金,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做好五篇大文章,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助力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
同时,信贷投向优化还能体现盘活金融资源的要求。“对有真实合理融资需求、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利、优惠的贷款支持,有利于盘活存量资金,缓解资金沉淀空转,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而除了总量与结构之外,资金价格也是反映金融支持力度一项重要指标。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4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6%,基本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3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利率为3.7%,比上月低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4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多因素“拖累”M2增速放缓 未来几月有望逐步企稳
4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4月末,广义货币(M2) 余额30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2%,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
“其实央行对影响货币增速回落的因素早有预判,前期已通过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等场合持续对外发声。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受多因素综合影响,预计未来几个月货币供应量增速将有企稳。”张瑜说。
具体来看,一是今年以来债市持续上涨。居民购买理财的热情升温,银行存款向理财等非银产品分流转化,非银机构资金充裕,从银行借钱购债的需求降低。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近期资管产品募集增速回升较快,4月末同比增长超11%,较大程度分流了银行表内存款。
“存款向金融市场‘分流’是引起M2增速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M1增速受此影响也有回落,随着债券价格走高,相关理财产品投资的收益率上升,企业活期存款‘搬家’到理财的情况也较为明显。”张瑜说。
二是资金空转、手工补息等现象已在规范治理。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期多部门对资金“低贷高存”空转套利、银行手工补息等现象的规范力度加大,过去相当一部分虚增的、不规范的存贷款有所减少,短期内有“挤水分”效应。
“但金融机构对有效的实体经济需求依然充分满足,金融总量对经济的支持更实、效率更高。这既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也能促进经营主体立足主业,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三是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优化调整也有影响。2024年第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短期看,这一调整或将下拉扰动货币信贷总量,但长期有利于金融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以往核算方式主要参存考贷款余额,但存在金融业增加值可能“虚胖”、加大货币信贷总量月末波动以及加剧资金空转现象等多种弊端,而优化后的核算方式则主要参考银行利润指标。
据业内专家分析,新的核算方法短期可能难免带来“挤水分”的扰动,对货币信贷总量造成下拉影响,但长期而言是好事,货币信贷总量和金融业增加值数据的增长将更实,资金循环周转的效率将更高,有利于推动银行业务全面发展。
往后看,随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逐步向好,政府部门融资需求有望加快,以及债市逐步向基本面逻辑回归,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未来几个月货币供应量增速将有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