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正文
新闻中心

福建朋展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福建福州市长乐市鹤上滨江钢贸城A区9-2#-3# 11-2# 8-3#
电话:13615005757
传真:
联系人:黄经理
邮箱:

广鑫贸易

Mysteel解读:即将发布!《新能源汽 福建螺旋管18905915829

时间:2024-6-7 来源:广鑫贸易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测规程》,在经过18个月从起草到审查周期后,日前已正式批准,预计近期正式发布,发布后6个月正式开始实施。

一、《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测规程》标准进程

近日,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多家企业共同起草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测规程》相关标准项目成功抵达“批准”阶段。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该标准计划号为20221256-T-312,显示“正在批准”。

据悉,该计划由TC576(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起草单位包括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石家庄华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多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周期为18个月。

二、相关标准推动及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由于政策缺失,新能源车与燃油车采用同一检测标准。换言之,新能源车相较燃油车新增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部件,其检测手段正处于缺失状态,检测设备的采用标准也尚未定型。

而《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测规程》从定量技术检验角度提出了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电气安全的检验规定。并且在检测方法中引入了充电安全检验设备、汽车底盘测功机等新设备。一旦发布并加以实施,必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就具体项目而言,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测规程项目分为可选和必选项目,当被检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线上运行数据异常时,需对可选项目进行检验。需要注意的是,动力蓄电池为必检项目。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预计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监管和服务的支撑,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国家相关标准或政策的制定和施行情况请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公司在新能源在用车检测领域,已成功开发了新能源汽车线上监测和线下检测系统、充电检测设备、OBD诊断仪等;具备新能源在用车检测、评估及检测设备制造的能力,具体业务情况请以公司相关公告信息为准。

三、四部门批准9家车企参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近日发布,我国首批确定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三大类。试点过程中将系统开展产品测试与安全评估工作,探索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按照《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工作安排,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组织研究确定了首批9个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其中包括比亚迪、一汽、长安、广汽、蔚来等车企。

序号

汽车生产企业

使用主体

车辆运行所在城市

产品类别

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长安车联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市

乘用车

2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东湖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乘用车

3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广汽祺宸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乘用车

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赛可出行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市

乘用车

5

北汽蓝谷麦格纳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出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

乘用车

6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

粟用车

7

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省儋州市

货车

8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客车

9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市

乘用车

试点的组织实施共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试点申报、产品准入试点、上路通行试点、试点暂停与退出、评估调整。当前,只完成试点申报阶段的遴选,并不代表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取得准入许可或允许上路通行。

此前不少企业获得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与此次试点工作有何关联?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前,依据《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企业取得相应测试牌照,主要应用于产品研发过程,通过开展实际道路测试,验证产品在实际道路交通运行环境下的安全性。充分的产品研发测试验证,是后续产品量产应用的重要基础,也是此次试点的重要基础。

下一步,四部门将按照试点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有序推进试点实施,并基于试点实证积累管理经验,支撑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修订,加快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