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6月28日电(记者范丽芳) 煤炭正在经历从燃料到原料再到材料的变革。6月28日,由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阳集团”)和中科海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科海纳”)共同打造的1兆瓦时(MWh)钠离子储能系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投运。
该系统核心钠离子电池利用阳泉市储量丰富的无烟煤为前驱体,采用中科院的碳基负极材料生产技术和正极廉价原料加工工艺生产。
作为业界公认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低、安全性能高、低温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低速电动车、家庭储能、可再生能源接入、5G通讯基站、数据中心等大规模储能装置。
“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后,储能成本低至0.2元/度,直追火电价格,未来将逐步取代铅酸电池,解决铅酸电池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缓解动力电池行业对境外锂资源的依赖。”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翟红介绍。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能源”“电动中国”成大势所趋;全球也正在迎来“大规模”储能项目时代。储能关键技术与新能源发电的结合,为能源系统带来根本性变革。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说,中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已成熟,但储能技术仍是瓶颈技术。
近年,钠离子电池进入科学家、企业界视野,并成为国际研究热潮。中科海纳总经理唐堃分析,公众对锂资源的稀缺性、分布不均匀性产生战略上的忧虑,“储能比电动汽车需要更大量的电池需求,锂资源不足以同时支撑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发展钠离子电池、构建能源互联网,成为当日储能高端论坛与会专家共识。
作为钠离子电池研发企业,中科海纳在负极材料上开创性地使用无烟煤为原料,并因其拥有核心专利、具备全产业链资源,走在世界前列。
“华阳集团前身阳煤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无烟煤供应企业,为钠离子电池的原料供应提供坚实基础。”唐堃说,聚焦新材料进行能源转型也契合了华阳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希望双方共同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由百千瓦时级进入兆瓦时级,意味着产品可进入应用环节。“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投入应用,再与光伏、风能联用,将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作出很大贡献。”唐堃说。
“山西作为能源重要省份,煤炭革命不是要革煤的命,而是要以此为基,迎接新能源的到来。”翟红介绍,当前,华阳集团正在联合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光储网充”智能系统,探索“新能源+储能”未来能源终极解决方案,发展绿色能源,助力“电动中国”,打造“零碳社会”。